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展,毛澤東說“辛亥革命以來,五四運動、大革命、內戰、抗戰,這是‘古今’”。毛澤東說:說到革命的準備,一九二一年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實際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準備的……“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
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融入和體現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奮斗過程中,這正如周恩來所強調的,“我們應該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以人民的疾苦為憂,以世界的前途為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的足跡遍及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向中央寫的調研報告最多,明確提出要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在系統分析教條主義危害的同時,朱德點名批評王明,指出,“我們黨在二十多年奮斗中已經產生了自己的領袖,這就是毛澤東同志,這是在歷史過程中鍛煉出來的,不但在中國,而且世界上都承認他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
1943年11月,39歲的鄧小平領導北方局整風運動,此時,延安的整風運動已轉向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整風審干階段,他在北方局黨校第八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回顧建黨22年多的歷史,將錯誤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的損失與挫折,同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黨中央領導之下黨的事業的勝利發展相對照,得出“深感整風的重要”的結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陳云強調要恢復和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帶頭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積極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為推動鄧小平復出、平反冤假錯案、科學評價毛澤東等黨內重大歷史是非問題的解決,起到重要的作用。
紅色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黨員、人民群眾用血汗培育起來的寶貴資源,更深地發掘、更多地激活、更充分地利用這種特殊重要的文化資源,能助力中共黨史的學習教育。黨的輝煌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的重要力量源泉。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強調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從毛澤東同志提出“實事求是”,到鄧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會”,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