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三整”與“三灣改編”齊名
“贛南三整”,是指朱德在江西南部山區,領導南昌起義軍余部進行的三次整頓:天心圩整頓、大庾整編、上堡整訓。南昌起義軍的“贛南三整”和秋收起義部隊的“三灣改編”一樣,在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首次把思想教育、組織整頓、軍事訓練三者結合起來,為整黨、整軍積累了最早的經驗。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多番查閱資料為您解讀“贛南三整”這一特殊的歷史事件。
朱德元帥曾在自己著作《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中提過,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在潮汕失利后,一部分主力去了海陸豐,剩下的另一部分主力就是朱德率領的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導團。這支部隊經過三河壩的三晝夜激戰,為了保存實力,于十月三日撤出戰斗,在饒平地區又匯集了潮汕失利后退出的一部分部隊,“共兩千余人”。
由于幾次戰斗失利,所以這時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在這個非常時刻,朱德挺身而出,他根據大家的意見,作出了“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決定到敵人力量薄弱、農民運動基礎較好的湘粵贛邊界地區去找“落腳點”。在向贛南進軍途中,朱德為了鞏固這支部隊,于1927年十月初至十一月下旬,先后進行了三次整頓,史稱“贛南三整”。
天心圩整頓,是在1927年十月中旬進行的。這次整頓,主要是通過思想教育,穩定部隊情緒,鼓舞革命斗志,堅定勝利信心。
在天心圩的軍人大會上,朱德有一次非常激動人心的講話,陳毅、粟裕、楊至誠、趙镕有過大同小異的回憶。當時,朱德非常嚴肅地指出:“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以后,是黑暗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
天心圩整頓的成功之點,就在于朱德用馬列主義來分析形勢,用共產主義來教育官兵,使大家認清革命前途,堅定革命信心。盡管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在這次整頓中離隊了,但留下來的,都是“革命的精華”,其中許多人以后成了人民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說,天心圩整頓是起義軍千里轉戰途中的一個轉折點。
1927年10月,起義軍從信豐到達贛粵邊境的大庾鎮時,國民黨新軍閥各派之間重新開戰,爆發了粵系、桂系、湘系軍閥的混戰。他們忙于互相爭奪,不得不暫時放松了對起義軍的追擊。朱德、陳毅便利用這個有利時機,領導部隊適時地進行了一次整編。
大庾整編,首先整頓了黨團組織,加強黨的領導。由陳毅主持,整頓了起義軍的黨、團組織。
在整頓黨、團組織的同時,對這支不成建制的部隊進行了整編,以便于指揮、作戰。當時,這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部隊,建制早已打亂,原來的軍、師、團都成了空架子,已不適應新的情況,于是便把部隊整編為一個縱隊,由朱德任縱隊司令,陳毅任縱隊指導員(即黨代表),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以原二十五師為基礎編為一個步兵支隊。支隊下面編為三個步兵大隊,將原來教導團、二十軍第三師的殘部及零散的人員編為一個特務大隊。
同時,朱德還組成了一個機炮大隊,裝備了兩挺重機槍、兩挺手提式機槍和一門八二迫擊炮;將編余的干部組成了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司令部領導??v隊司令部以在撫州新建的第九軍軍部為基礎建成。
經過整編,部隊面貌煥然一新。在整編之后,朱德非常自豪地說:“我們的隊伍經過千錘百煉,現在已經成為一支堅不可摧的鋼鐵部隊。”
上堡一帶在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非常高漲,革命影響較深,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又是一片連錦的山區,便于部隊隱蔽活動。起義軍從南昌出發后,經過三個月的行軍和作戰,到了上堡才算站隱腳。便利用這一時機進行了整訓。
在這次整訓中,首先是整頓紀律。當時明確規定募款和繳獲的物資全部歸公,設立沒收委員會,專管沒收和處理繳獲財物,并對部隊普遍地進行了自覺遵守紀律的教育。
在上堡整訓時,朱德還認真地抓了軍事訓練,每隔一兩天上一次大課,小課則保持天天上。城市武裝起義失敗了,部隊轉移到了山區,開始由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這就需要學習游擊戰的戰略戰術。
上堡整訓,只有二十天多天,但為起義軍戰略戰術的轉變,即由攻占大城市的武裝暴動,向深入農村,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轉變;由正規戰逐步向游擊戰轉變,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在“贛南三整”中,把思想教育、組織整頓、軍事訓練三者結合起來,這是朱德同志的獨創。南昌起義軍經過思想教育和組織整頓之后,根據千里轉戰的經驗和形勢任務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訓練,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實現戰略戰術的轉變,這是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正如朱德所說:“大敗之后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才得以生存與發展。”
“贛南三整”還為我們整黨、整軍積累了最早的經驗。“贛南三整”中,無論思想教育、組織整頓,還是軍事訓練,都緊緊圍繞著革命任務這一總目標。他們把整頓看成是完成革命任務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整頓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從而,在兩個月后,才能再舉義旗,發動湘南暴動,創造出另一個嶄新的局面。如果沒有“贛南三整”,很難設想會有湘南暴動,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井岡山的兩軍勝利會師。
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多番查閱資料為您解讀“贛南三整”這一特殊的歷史事件。
一整:天心圩整頓-起義軍千里轉戰轉折點
朱德元帥曾在自己著作《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中提過,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在潮汕失利后,一部分主力去了海陸豐,剩下的另一部分主力就是朱德率領的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導團。這支部隊經過三河壩的三晝夜激戰,為了保存實力,于十月三日撤出戰斗,在饒平地區又匯集了潮汕失利后退出的一部分部隊,“共兩千余人”。
由于幾次戰斗失利,所以這時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在這個非常時刻,朱德挺身而出,他根據大家的意見,作出了“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決定到敵人力量薄弱、農民運動基礎較好的湘粵贛邊界地區去找“落腳點”。在向贛南進軍途中,朱德為了鞏固這支部隊,于1927年十月初至十一月下旬,先后進行了三次整頓,史稱“贛南三整”。
天心圩整頓,是在1927年十月中旬進行的。這次整頓,主要是通過思想教育,穩定部隊情緒,鼓舞革命斗志,堅定勝利信心。
在天心圩的軍人大會上,朱德有一次非常激動人心的講話,陳毅、粟裕、楊至誠、趙镕有過大同小異的回憶。當時,朱德非常嚴肅地指出:“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以后,是黑暗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
天心圩整頓的成功之點,就在于朱德用馬列主義來分析形勢,用共產主義來教育官兵,使大家認清革命前途,堅定革命信心。盡管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在這次整頓中離隊了,但留下來的,都是“革命的精華”,其中許多人以后成了人民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說,天心圩整頓是起義軍千里轉戰途中的一個轉折點。
二整:大庾整編-成為一支“鋼鐵部隊”
1927年10月,起義軍從信豐到達贛粵邊境的大庾鎮時,國民黨新軍閥各派之間重新開戰,爆發了粵系、桂系、湘系軍閥的混戰。他們忙于互相爭奪,不得不暫時放松了對起義軍的追擊。朱德、陳毅便利用這個有利時機,領導部隊適時地進行了一次整編。
大庾整編,首先整頓了黨團組織,加強黨的領導。由陳毅主持,整頓了起義軍的黨、團組織。
在整頓黨、團組織的同時,對這支不成建制的部隊進行了整編,以便于指揮、作戰。當時,這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部隊,建制早已打亂,原來的軍、師、團都成了空架子,已不適應新的情況,于是便把部隊整編為一個縱隊,由朱德任縱隊司令,陳毅任縱隊指導員(即黨代表),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以原二十五師為基礎編為一個步兵支隊。支隊下面編為三個步兵大隊,將原來教導團、二十軍第三師的殘部及零散的人員編為一個特務大隊。
同時,朱德還組成了一個機炮大隊,裝備了兩挺重機槍、兩挺手提式機槍和一門八二迫擊炮;將編余的干部組成了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司令部領導??v隊司令部以在撫州新建的第九軍軍部為基礎建成。
經過整編,部隊面貌煥然一新。在整編之后,朱德非常自豪地說:“我們的隊伍經過千錘百煉,現在已經成為一支堅不可摧的鋼鐵部隊。”
三整:上堡整訓-由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
上堡整訓是起義軍于11月初到湘、粵、贛三省交界的山區崇義縣的上堡后進行的。主要是整頓紀律和實施軍事訓練。在“贛南三整”之中,上堡整訓時間最長(共20多天),效果最顯著,成績最好。上堡一帶在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非常高漲,革命影響較深,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又是一片連錦的山區,便于部隊隱蔽活動。起義軍從南昌出發后,經過三個月的行軍和作戰,到了上堡才算站隱腳。便利用這一時機進行了整訓。
在這次整訓中,首先是整頓紀律。當時明確規定募款和繳獲的物資全部歸公,設立沒收委員會,專管沒收和處理繳獲財物,并對部隊普遍地進行了自覺遵守紀律的教育。
在上堡整訓時,朱德還認真地抓了軍事訓練,每隔一兩天上一次大課,小課則保持天天上。城市武裝起義失敗了,部隊轉移到了山區,開始由正規戰向游擊戰轉變,這就需要學習游擊戰的戰略戰術。
上堡整訓,只有二十天多天,但為起義軍戰略戰術的轉變,即由攻占大城市的武裝暴動,向深入農村,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轉變;由正規戰逐步向游擊戰轉變,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贛南三整”與“三灣改編”在建軍史上占同等地位
“贛南三整”,是南昌起義軍在轉戰途中,利用行軍、作戰的間隙進行的。前后歷時將近兩個月。時間雖短,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和“三灣改編”在建軍史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贛南三整”中,把思想教育、組織整頓、軍事訓練三者結合起來,這是朱德同志的獨創。南昌起義軍經過思想教育和組織整頓之后,根據千里轉戰的經驗和形勢任務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訓練,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實現戰略戰術的轉變,這是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正如朱德所說:“大敗之后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才得以生存與發展。”
“贛南三整”還為我們整黨、整軍積累了最早的經驗。“贛南三整”中,無論思想教育、組織整頓,還是軍事訓練,都緊緊圍繞著革命任務這一總目標。他們把整頓看成是完成革命任務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整頓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從而,在兩個月后,才能再舉義旗,發動湘南暴動,創造出另一個嶄新的局面。如果沒有“贛南三整”,很難設想會有湘南暴動,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井岡山的兩軍勝利會師。
以上就是關于““贛南三整”與“三灣改編”齊名”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m.laulearning.com/news/f/23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