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面向全國企(事)業單位開展紅色教育,已累計辦班超過3000期。
                    0796-6559898
                    當前位置:井岡山紅色培訓 > 新聞中心 > 人文井岡

                    你知道永新的名人有哪些

                    盛彤笙:著名畜牧獸醫科學家
                           盛彤笙(1911—1987),江西永新人,著名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獸醫教育家,中國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他首先證實四川成都的水牛“四腳寒”為腦脊髓炎,并發現腦脊髓炎系由病毒所致;在對馬鼻疽病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一定濃度的磺胺嘧啶(SD)對鼻疽桿菌具有殺滅作用。他為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勃舒
                    劉勃舒:著名畫家
                           劉勃舒,江西永新人。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畢業。歷任中央美院國畫系副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F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代表作品有《三馬圖》、《奔騰急》等。
                    劉勃舒
                    (劉勃舒作品)

                    劉郁文
                    劉郁文:愛國愛鄉的書法大家
                           劉郁文 (1893-1961),初名學周,號約庵,晚年又號拙叟,是一代書法大家。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鄉老居村人。少時就讀于家鄉的蓮洲學校,稍長出外求學,在北京畢業于警官學校。五四運動以后,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27 年劉郁文回贛擔任過短時間的德興縣長,他有一方“二月德興令”的印章,是為物證。(吳昌碩有三方“一月安東令”之印。)1929 年在江西《民國日報》社供職,1932~1949 年在江西省立圖書館任古籍部主任。
                           劉郁文畢生為之努力的是以豐厚的國學根基和過人的勤奮精神從事古籍整理編輯、書畫鑒賞收藏和書法研習。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書法,最大的功績是抗戰時期,劉郁文歷經千難萬險和百般周折,在日軍的鐵蹄即將踐踏江西省立圖書館的神圣凈土之前,成功地將300余箱館藏古書運抵吉安、永新等地保存,使國之珍寶免遭日軍洗劫。此舉得到當局嘉獎與社會各界的贊譽。
                    劉郁文書法
                    劉郁文書法
                     
                    洪加威:著名計算機專家
                    圖為 茅以升(左)與洪加威(右)合影
                    圖為 茅以升(左)與洪加威(右)合影

                           洪加威,江西永新縣東里鄉樟夾山村人;1936年11月出生,是我國著名的計算機專家。
                           “三個中國人算法”“相似性原理”“例證法”這些成果曾多次引起國際轟動。作出這些成果的是世界著名數學、計算機專家洪加威。
                           他的過人之處,在于他抓學科突破點的敏銳洞察力和解決問題時的巨大創造力。1980年,他提出的“相似性原理”,擴充和加強了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著名論題~~圖靈論題。國際人工智能界的熱門話題“連結模型”(一種大腦的數學模型),被認為是十幾年來人工智能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洪加威嚴格證明了這種模型和其他計算模型是等價的,從理論上深刻地揭示了這一模型的本質,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數學上,要否定一個幾何定理,找出一個反倒就夠了,但是要證明一個幾何定理,決不能只靠一些具體例子,洪加威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提出了別具一格的“例證法”。人們只要找出一個具體的例子和一個誤差范圍,用計算機檢查一下,如果這個例子在誤差范圍內正確,這個幾何定理就被證明了。否則定理不成立。這是對初等數學的一大貢獻。
                           洪加威不僅是一個優秀理論家,還是一個重視聯系實際的人。他為解決數控機床在使用上的困難,設計了一套高功能的XY-語言。這使得數控機床的使用變得十分簡單,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只要訓練幾天就可以掌握。
                     
                    唐學詠:中國樂壇一代先賢
                    唐學詠在教小孩練琴
                    唐學詠在教小孩練琴

                           唐學詠〔1900-1991〕是中國樂壇的一代先賢。永新縣蘆溪鄉古竹村人。自小生活在一個書香門第,受到傳統文化的濡染與熏陶。
                           唐學詠天生聰慧,志向高遠。1919年他考入上海師范??茖W校,師從吳夢非、劉質平、豐子愷等,這些都是弘一大師李叔同的得意門生,因而他也深受李叔同藝術思想的影響,在接受西方音樂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啟蒙教育。李叔同是第一個在中國引進和傳播西方音樂的先哲。李叔同對詩、書、畫、印、音樂、戲劇等無不精通,建樹甚豐。這使唐學詠無限景仰,立志要向這位大師學習。,1921年考上中法大學里昂海外部,1922年又考入里昂國立音樂院。在音樂院的10年苦讀中,唐學詠均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在每年的會考和各項比賽中,頻頻獲獎。因而在他畢業時,院方授予他法國文壇上最高的榮譽一“桂冠樂士”稱號。
                           畢業后,唐學詠曾赴歐洲各國考察、講學交流,歷經10年拼搏之后,于1930年學成回國?;貋砗笠恢痹谥醒氪髮W藝術系任教授,與徐悲鴻共事8載,情同手足,至1937年方離開中央大學??箲鹌陂g,輾轉于湘;黔、川、滇各省高等學府任教。1945年抗戰勝利后,唐學詠出任國立福建音專校長。
                           新中國成立后,唐學詠先后在蘭州、上海等地工作,1965年調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系任教授,直至1976年離休。
                           唐學詠在學術上頗有建樹,是中國引進固定唱名法和倡導視唱練耳、重視基本樂理教學的先驅。他先后譜寫了鋼琴組曲《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型聲樂賦格曲《山居行》、大合唱《牧童操》等。此外,他還寫了《世夢》《禮運大同歌》等群眾歌曲和鋼琴奏嗚曲《懷母》《年頌}《流星》等作品,國際文藝作家及作曲家版權協會吸收他為會員,當時東方世界僅有他一名會員。
                           唐學詠1991年3月22日病逝于上海。他去世后,全國文藝界通過各種方式,對他為祖國的藝術教育和音樂文化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

                    譚余保:戰斗在湘贛邊界的戰士
                    譚余保:戰斗在湘贛邊界的戰士
                           譚余保(1899年12月-1980年1月),1927年入黨。1932年8月當選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財政部長。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央決定留下譚余保等繼續堅持革命斗爭??谷諔馉帟r期,帶隊整編為新四軍,并任新四軍參議、中共中央長江局東南分局巡視員等職。后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谷諔馉巹倮?,任中共熱河省委副書記等職。1949年9月出席了第一屆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南省紀委書記、中南局監察組長、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1980年1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李湘:國際主義戰士
                    李湘:國際主義戰士
                           李湘(1914—1952),永新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六十七軍軍長,革命烈士,1952年在朝鮮戰場犧牲,是朝鮮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員。在他犧牲時,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授予李湘軍長“一級國旗勛章”,以表彰他的國際功勛。
                           在朝鮮平壤東部霞嵐山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的“友誼塔”下的石函中藏有10 本志愿軍烈士名冊,第一本第一名就是李湘,他是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志愿軍中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員;朝鮮勞動黨中央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在一次談話中高度贊揚了李湘軍長的軍事指揮才能,稱贊他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賀子珍
                    賀子珍
                           南鄉黃竹嶺村有一賀姓人家,祖輩務農,至煥文,遷縣城城南門,開“海天春”茶館,兼營雜貨。煥文于“馬日事變”后參加革命,930年,任中共贛西南特委后方辦事處主任,1938年2月病逝于贛州。妻溫土秀,隨夫在吉安刻寫鋼板,印制宣傳晶。1934年紅軍北上后,與丈夫和女兒賀怡迤邐至贛州,潛伏下來,堅持斗爭。1938年3月被護送到武漢,轉赴延安,不久病故。幼子敏仁,1931年在永豐藤田作戰中犧牲。煥文之子女中最著名者為敏學、子珍、怡兄妹三人。
                        敏學(1904—1988),自小豪宕不羈,好打抱不平。高小畢業,當過學徒,后至吉安讀陽明中學,常率進步學生反對北洋軍閥統治。1925年,至南昌軍官子弟學校求學,投身革命,成為國民黨員兼共青團員。1926年9月,北伐軍占領永新,10月,國民黨永新縣黨部成立,敏學任常委兼農民自衛軍副指揮。1927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六·十”之夜,永新國民黨右派策動由保安隊改編為農民自衛軍并任隊長的李益連叛變,率部攻陷縣城,賀敏學、胡國槐(波)、龍中桂、尹世基、吳正宇等共產黨與群眾團體主要干部數十人被捕入獄。敏學組織獄中共產黨員成立黨支部,又利用親戚探監之機會,與獄外黨組織取得聯系。在中共吉安地方組織領導下,蓮花、安福、寧岡與新遂邊陲農民自衛軍聯合攻下永新城,賀敏學等出獄。
                        在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中。他歷任班、排、連長、團長、軍參謀長、代師長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在新四軍歷任江南挺進縱隊參謀長、軍部五科科長。聯抗司令部參謀長、團長、蘇浙軍區參謀處長、分區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野縱隊參謀長、師長、副軍長。參加了豫東、濟南、淮海、渡江、淞滬等重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后擔任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員。1952年,被任命為華東建筑工程總局局長。1955年,調任西北建筑工程總局局長。1957年,調福建省任副省長。
                        1983年,賴少其贈他一畫盤,題詞曰:“冷冷鐵骨寒,扣之響鐺鐺。月下橫斜影,風送十里香。”將他比做傲雪的臘梅。他逝世后,葉飛贈挽聯:“上井岡,赴疆場,初顯英雄本色;逢浩劫,處逆境,更見烈士高風。”
                        子珍(1910—1984),女,原名自珍,乳名桂媛。兒時肄業于福音堂小學。1925年春,孫中山逝世,舉國哀悼。芬蘭籍女教師康月娥阻止學生參加追悼會,子珍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率女同學著白衣白裙赴龍家祠會場,齊唱哀歌:“犧牲換人類幸福,革命乃吾儕生涯。且將滴滴血和淚,灑遍天下自由花!”旋與妹怡轉學王家祠女子小學,畢業后升人職業學校女子部。1926年夏,在兄敏學與共產黨人歐陽洛、劉珍、蕭之慧等的影響下,參加共青團與國民黨。10月,任國民黨永新縣黨部婦女部長。1927年轉為共產黨員。
                        “六·十”事變發生后,賀子珍任國民黨永新縣黨部駐吉安辦事處聯絡員,與撤至吉安的劉珍等會商后,偕尹鐸赴寧岡,聯絡袁文才、王佐率部與安福、蓮花縣農民自衛軍合攻永新,7月18日凌晨,袁、王所部首先攻人城內。后敵人瘋狂反撲,乃隨兄敏學等撤往寧岡。
                       1928年春,在茅坪與毛澤東結婚?;楹笕吻拔貢婷珴蓶|的機要秘書。以后,隨毛澤東離開井岡山根據地向贛南、閩西進軍。1931年至瑞金,兼任中央人民政府機要科長。
                        1934年10月,踏上長征路。雖懷孕卻總是步行,將騾子讓給傷病員騎,僅存一碗炒米也讓給傷病員,自己以草根樹皮充饑;過草地7晝夜,將組織上照顧她的一點酥油切成小塊分給同行的女戰士。1935年5月,行抵貴州盤縣羊場,敵機轟炸,中彈片17處,遍體鱗傷。不久,分娩,嬰兒無法攜帶,送老百姓養育。至此,先后生過4個小孩,除沙洲壩所生夭折外,余均生離。10月,抵陜北。3個月后,進紅軍大學第一期高級班學習。
                        身上彈片未能全部取出,每逢陰雨,痛如針刺,乃于1937年10月赴蘇聯診治。1938年1月進莫斯科東方大學,邊學習邊治病。蘇德戰爭爆發,撤至伊萬諾夫城,靠給別人織毛衣毛襪以維持生活。并接濟毛岸英、岸青兄弟。
                        1946年秋,隨王稼祥夫婦回國,滯留東北。190,9年初夏,南下抵天津,擬進京,未獲準。旋調浙江杭州市擔任婦聯主任,后調上海,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文革”初期,常為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鳴不平,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因而被剝奪行動自由。
                        1979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4年病逝于上海。王首道于悼詞中稱之為“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女性”。
                        賀怡(1911—1949),女,乳名銀媛,少年時,隨兄敏學、姐子珍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共青團和國民黨,10月,任婦女協會委員,與姐一道組織“十姊妹”演講隊,深入城鄉,宣傳革命道理,號召婦女解放。1927年轉為共產黨員。
                        1930年2月,贛西、贛南、湘贛邊3特委合并為贛西南特委。賀怡當選為候補委員兼婦女部長。主持制定了《贛西南婦運工作大綱》,不辭辛勞,深入基層,使贛西南婦運開展得轟轟烈烈。
                       1931年6月,中共永(豐)、吉(安)、泰(和)特委成立,賀怡任特委委員兼保衛局長。7月20日,與特委書記毛澤覃結婚。1932年3月,中共公略中心縣委成立,毛澤覃任書記,賀怡任中共瑞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六屆四中全會后,王明路線控制中共中央。1932年8月,毛澤東的軍內職務被解除;1933年7月,大反鄧(小平)、毛(澤覃)、謝(維俊)、古(柏)。澤覃挨斗,賀怡調中央黨校受訓,分娩后被殘酷斗爭1個月,得副校長董必武保護,受黨內警告處分。
                        1934年春,率工作隊下到瑞金夏肖區。注意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發現僅柏樹下1個村,因查3代、5代,貧下中農劃成地富,紅軍家屬劃成反革命的竟達18戶之多,乃及時指出查田運動中的“左”傾錯誤。這種求實的作風得到董必武、何叔衡、鄧發等領導人的贊揚。不久,任命為夏肖區區委書記。
                        1934年10日,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毛澤覃任獨立師師長,率部撤至武夷山下隱蔽集結。怡與父母經組織安排,于翌年初到達贛州水西。幾經輾轉,備受艱辛。潛伏于寺廟中1年余,仍然堅持黨的秘密活動。遭喪偶之慟,強自振奮。
                        抗日戰爭爆發,國共再次合作。1937年11月,新四軍駐吉安通訊處成立,賀怡任通訊處統戰部部長,后改任民運部長。1938年,調任贛南地委組織部長,1939年調廣東省委婦女部工作。1940年6月30日,在韶關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為嚴守黨的秘密,吞金戒指,想以死拒敵逼供,自殺未成,身體受嚴重摧殘。經組織營救,獲釋,輾轉抵延安。1941年“皖南事變”后,重建新四軍,陳毅代軍長,賀怡到新四軍軍部工作,奔赴蘇北抗日前線。
                        抗戰勝利,回陜北,進中央黨校學習。1948年冬,赴東北。1949年隨大軍南下,江西解放后任中共吉安地委組織部長。11月,因車禍殉職。

                    劉作述
                    劉真、劉作述、劉家賢:天地有正氣

                           劉真(1906—1929),原名珍,西鄉朱塘村人。1924年秋,赴吉安考入省立第七師范,加入國民黨。
                           劉作述(1905—1930)。18歲考入省立七師,參加“吉安青年學會”,加入國民黨。
                           劉家賢(1904—1933),西鄉沙堤村人。14歲人聯珠小學讀書,17歲考入吉安陽明中學,1925年加入國民黨o
                           1925年五卅慘案后,劉珍、劉作述、王懷與同學賀水光等拍案而起,奔走呼號,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愛國運動。暑假,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創辦青年革命團體“民聲社”。8月,在縣城誠毅小學建立國民黨組織。
                           1926年夏,劉珍、劉作述、王懷在七師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3人與歐陽洛、蕭之慧(李白芳)等受上級黨組織派遣,回永新策應北伐。于是,他們大力發展國民黨員,擇其佼佼者轉為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組織同志發傳單,貼標語,偵察敵情,籌建武裝。8月,他們3人與歐陽洛赴茶陵跟北伐軍聯系。北洋直系軍閥駐永新之陳修爵部面臨大軍壓境、工農斗爭如火山噴發之形勢,不戰自退,縣長張劭傳逃走。劉珍與王懷率農民、工人收繳警察局與商會槍支,接管縣政權。
                           10月,國民黨永新縣黨部成立,王懷任執行委員兼工會委員長,負責全縣工運;劉珍任農民部長;劉作述為執委常委,分管武裝并協助劉珍領導農運。其后,農民協會成立,劉珍當選為兼任縣農會會長。劉家賢亦已轉為共產黨員,這時奉命擔任國民黨澧田區黨部負責人。
                           全縣各地農會成立運動風起云涌,西鄉更是如火如荼。三劉在以封建堡壘著稱的西鄉枧田村培養了李仕忠、李仁慶、李維)亙等農會與工會骨干,發展了五六百名農會與工會會員。
                           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永新的國民黨右派在縣城東門穆如堂秘密集會,策劃反革命事變。劉珍與王懷率農民自衛軍與工人糾察隊逮捕周繼頤等,游街示眾。6月10日,李益連率部襲擊縣城,城陷,縣黨部和各民眾團體主要干部10人被捕入獄。劉珍與劉作述撤至吉安,向中共吉安地方組織匯報,然后劉珍赴省,劉作述等分頭與安福、蓮花、寧岡3縣中共組織聯系。劉家賢危急時跳樓越墻,脫險,至安福,發電向南昌匯報。王懷積勞咯血,正鄉居治療,未落入敵手。下旬,右派請來駐蓮花的第三軍軍部特務營一個連,妄圖再占永新城。劉作述等指揮農民自衛軍在縣城西門與北門外給敵以重創,敵遁。8月4日,敵第三軍第八師第二十四團自吉安來犯,因寡不敵眾,劉作述與王懷隨農民自衛軍撤往寧岡。
                           劉珍參加南昌起義后,輾轉于九江、上海尋找中共組織。10月回縣,月底,在小江山區成立中共永新特別區委,任書記,王懷任副書記。11月中旬,劉珍、劉作述、王懷參加茅坪象山庵會議。會后,接受前委書記毛澤東贈送的槍支,然后回縣重建黨團組織,建立地方武裝和九隴山、小江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2月,中共永新縣委成立,劉珍任書記,王懷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劉作述任副書記,劉家賢任縣委委員。
                           5月2日,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首次占領永新城。毛澤東采納劉珍的建議,率第三十一團一部進駐塘邊村進行土地革命試點,中共永新縣委機關由小江遷至塘邊,配合紅軍工作。毛澤東常稱贊劉珍的工作“富有創造性”。同月,劉珍當選為湘贛邊界特委常委,劉家賢任擴軍委員會委員長。
                           吸取大革命時期的教訓,王懷與三劉等建立工農暴動隊。毛澤東譽為創舉,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暴動隊始于永新。”邊界特委高度評價這一武裝形式:“……推行于邊界各縣,名稱未改。”5月中旬,紅軍再占永新城。月底,縣赤衛大隊正式成立,劉作述任黨代表。6月22日(端午節),龍源口戰斗中,各鄉工農暴動隊與縣赤衛隊配合紅軍作戰,取得輝煌勝利。7月初,三劉與王懷指揮暴動隊、赤衛隊、少先隊共3萬多人,配合紅軍三十一團,將11個團的敵軍困在永新縣城及周邊15千米內達20余天之久,獲上級高度評價:“永新農民戰斗力很強,常常打敗反動派的軍隊。”
                           邊界“八月失敗”后,劉家賢任天龍山區赤衛隊隊長。
                           8月中旬,毛澤東率紅三十一團前往湘南迎還紅軍大隊,僅留一營二連和縣赤衛隊堅守永新西陲高坑地方,由行動委員會統一指揮對敵斗爭??h委與行委在工作上意見有分歧,行委撤銷劉珍縣委書記職務,其邊界特委執委與常委職務也隨之失去。
                           劉珍的父親為躲避反動派搜捕,投奔高坑紅區,至水車隴,被赤衛隊當做敵探誤殺。隨后,珍妻龍家衡,本在縣委工作,被行委以“通敵”嫌疑逮捕,查無實據,竟遭處決。時劉珍患病住小江山紅色醫院,從此改名為“真”。
                           是年冬,茶陵、永新、寧岡、蓮花4縣武裝統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羅霄山脈游擊隊,劉作述任黨代表,與鄢輝同守湘贛邊界第二個軍事根據地九隴山。
                           1929年元月底,劉作述率永新赤衛隊轉移到天龍山繼續做赤色游擊。在這場保衛九隴山的戰斗中,劉真抱病協助邊界特委常委、永新縣委書記朱昌偕組織指揮。在邊界大部分喪失時,永新的黨和武裝“竟完全無損失”。
                           湘贛邊界特委于井岡山失守時被沖散,2月中旬,成立臨時特委,劉真任臨時特委常委,3月,王懷任臨時特委候補常委。
                           5月10日,劉真被增補為湘贛邊界特委執行委員,并當選為常委。至6月,湘贛邊根據地空前強盛,但已有半年未得上級指示,劉真主動承擔尋找江西省委的重任。7月中旬,潛入白區,至南昌,歷盡艱險,終于完成任務。24日晨登江慶號客輪啟程南返。適永新白區澧田保安隊長龍慶樓送客上船,認出劉真,喚來警察。劉真一拳將龍打下船,隨即縱身滔滔急流,潛水毀掉攜帶之文件。被捕后,江西省政府委員兼南昌衛戍司令王均親來勸降,誘以高官厚祿,劉真一笑拒之;用嚴刑拷打,劉真一語不發;8月底,被害。中共江西省委發出通告:“劉真、劉伯倫被江西軍閥槍殺,的確是江西黨的很大損失。各地追悼彭(湃),楊(殷),顏(昌頤),邢(士貞)四位同志,還須同時追悼兩劉同志。”
                           1930年2月,永新赤衛隊與蓮花、寧岡赤衛大隊一起升編為紅六軍第三縱隊。劉作述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6月,三縱改稱紅軍第九師,劉作述任師政委,統軍轉戰閩贛,英勇善戰。8月20日奔襲文家市,率部任前鋒。下旬紅一、三兩軍團組成第一方面軍。月底,進抵長沙近郊。劉作述指揮裕如,擊潰誘來之敵。正要下令追擊,忽然身邊警衛員負傷仆地,他上前攙扶,中彈犧牲。黃公略在追悼會上高度評價他短暫而光榮的一生。1931年秋,按中共湘贛省委指示,將其家鄉永新西鄉沙市以東地區命名為作述區。
                           劉家賢于1930年先后任縣蘇維埃政府秘書長、裁判部長、軍事部長。初秋,任沖鋒團團長,奉命配合紅軍攻打吉安。乃率縣赤衛隊從永新城出發,抵吉安城郊,籌集牛百頭及棉絮、爆竹、裝煤油的洋鐵桶不計其數。夜,赤衛隊員用大刀砍斷敵鐵絲網,用禾草填平壕溝,以火牛沖于前,火光映天,爆竹聲與槍聲混雜,威震敵膽。終因敵人裝備優良,工事堅固,未能攻克。9月下旬,又率部參加攻打吉安。10月4日午夜,與紅軍一道人吉安城。1931年秋,任紅八軍運輸團長,后調任永新獨立營政委,又調湘贛省話劇團任團長。1932年被作為"AB團分子”逮捕,1933年被害。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烈士。

                    歐陽洛:永新革命的播火人
                    歐陽洛:永新革命的播火人

                           歐陽洛(1900—1930),字仲廉,號華壽,乳名夢朵,永新縣北鄉蘆溪陽家村人。父絎,教經館為業。歐陽洛10歲,隨父讀書;15歲,因貧休學務農;22歲,赴南昌考入省立第一師范;不久,加入國民黨,又加入共青團。
                           歐陽洛,1900年生,曾用名毛春芳,永新人。1922年考入南昌第一師范,經常閱讀《向導》、《紅燈周刊》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由趙醒儂、方志敏等領導的反對江西軍閥的斗爭。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1月,受黨組織派遣,到吉安從事黨的工作,發展了10多名黨員。9月到永新開展革命工作,領導農民運動,壯大黨的隊伍。1926年7月,中共永新支部成立,他擔任支部書記,先后發展了賀子珍、賀敏學等一批黨員,并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北伐軍進入永新后,他擔任了新的政權機構——縣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和縣農民協會委員長。他領導廣大農民打倒豪紳地主,進行減租減息斗爭,同時開展移風易俗、改革社會陋習的教育,特別是雷厲風行地實行禁煙運動。在他的領導下,永新農民、工人、學生等各階層各方面都發動起來,工農運動進入空前高漲的時期。
                      1927年4月,中共永新臨時縣委成立,他擔任書記。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右派分子、土豪劣紳與土匪勾結,糾合反動武裝攻打永新縣城,逮捕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他一面組織同志緊急轉移,一面聯絡袁文才、王佐、王新亞等領導的寧岡、安福、蓮花三縣農民武裝,于7月18日分三路進攻永新縣城,趕走反動派,營救出所有被捕的黨員和群眾。
                     ?。吩孪卵?,根據江西省委指示,他到南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部隊南下后,他歷盡艱險抵達上海找到黨組織,化名毛春芳,被派到滬東區領導開展工人運動,后任滬東區委書記,他深入工人群眾中進行細致的宣傳動員,發展黨員和團員,組織罷工,維護工人權益。經過努力,滬東區的主要工廠都建立起黨的組織,恢復了正常的工作。
                      1929年6月,他調任滬西區委書記,積極開展各種斗爭,使滬西區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1929年9月,黨中央決定重組湖北省委,歐陽洛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1930年2月,任湖北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4月5日,由于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受盡各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面對敵人威逼利誘,他大義凜然地回答:“大丈夫死就死,決不投降!”“請告知我父母多保重,兒子死得其所,不必悲傷!”英勇就義,時年30歲。

                    賀貽孫:一生高潔的
                      賀貽孫,約公元一六三七年前后在世)字子翼,永新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毅宗崇禎十年前后在世。明末諸生。
                      九歲能文,稱為神童。時江右社事方盛,他與陳宏緒、徐世溥等結社豫章。明亡后,隱居不出。順治七年,(公元一六五o年)學使慕其名,特列貢榜,不就。御史笪重光以“博學鴻儒”薦,書至,愀然道:“吾逃世而不能逃名,名之累人實甚!”乃剪發緇,逃入深山。其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無慍色,惟日以著作自娛。

                    劉定之:翰林學士
                    劉定之:翰林學士
                           劉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靜,號呆齋,永新人。明代大臣。正統元年(1436年)進士。歷官編修、洗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淵閣,進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成化四年(1468年)遷禮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卒,贈禮部尚書,謚文安。劉定之學問淵博,善文工詩,著有《周易圖釋》、《否泰錄》、《呆齋集》等。
                           劉定之為人性情耿直,剛正不阿,但又十分謙恭勤勉,尤以文學之名享譽中外。他文思敏捷,知識宏博,雄渾瑰麗,變化莫測,雖機軸多出自三蘇,而理道過之。其為詩含蓄蘊藉;而憂國憂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間。明朝中葉,劉定之名聞天下,擅一代文宗,雖武夫悍卒,亦無不慕傳。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詩》,內侍太監站立一邊等候,劉定之據案伸紙,立成七言絕句百首,令人折節嘆服。又有一次,劉定之一天之內,起草了九個文誥,筆不停書。自他入內閣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曾有人問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劉定之立馬列出他們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譜系一樣,時人都佩服他的聰敏博學。

                        以上就是關于“你知道永新的名人有哪些”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您有關于井岡山培訓、井岡山紅色培訓、井岡山紅色教育的需求或建議,歡迎撥打本校電話聯系我們!
                        本文鏈接:http://m.laulearning.com/news/f/964.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站內容及圖片如沒注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于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或直接聯系我們告知刪除或標注來源,謝謝!

                    關閉

                    關于舉辦“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專題培訓班的通知
                    久久推油按摩无码av,黄色网站大全网址入口,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下载,免费裸露无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