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群眾對黨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越來越重視,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行業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每年都有很多單位聯系井岡山的培訓機構來組織紅色教育培訓活動,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井岡山公辦培訓學院-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不斷創新培訓內容,適應新時期干部培訓的需要。
十月國慶假期結束后,井岡山紅色培訓逐步回暖,越來越多的培訓班來井岡山開展井岡山精神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很多培訓班除了關心本次來山要學習哪些課程外,最關心的莫過于井
因為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井岡山紅色文化具有著大眾性、時代性、戰斗性和傳承性的四個特點。井岡山紅色文化鮮明的時代性,主要在于它集中反映了紅色割據區域的政治、經濟特點和人民群眾嶄新的精神面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碰撞和融合。
那么,完整的井岡山培訓課程,一天是怎樣度過的,要學習哪些課程,從幾點到幾點,什么時候結束呢?總結,井岡山培訓主要根據參訓單位的需求制定時間長短的,一般大部分單位都是要求3-5天,即周一開始,周五結束,井岡山培訓時間大部分花在教學任務上,其中專題課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所需要的時間最長。
井岡山培訓后的自我鑒定報告中寫道,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些革命先烈經歷了那些艱苦卓絕的歲月,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信念?井岡山培訓的自我鑒定體會到,我們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就十分重視黨對紅軍和根據地工作的領導,并把黨的先進性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許多重大創造,如把黨支部建在連隊上,注重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使紅軍戰斗力大大加強,“雖艱難奮戰而不潰散”;
1、井岡山培訓期間必備物品:身份證、個人必備的藥品、運動鞋。2、服從管理:任何人非經井岡山培訓學校帶班領導同意,不得脫離隊伍行動;2、注重自我防護:車上、教學點等人群集中地方戴口罩,戶外參觀自主把握。
所以在井岡山培訓期間的時候,在烈士墓進行現場教學的時候,是不可以對烈士表示不尊重的,不能講有辱烈士們的語言以及行為舉止;井岡山培訓應注意的言辭要明確學習內容和豐富學習形式,高質量高標準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
除了筍干還有井岡山的香菇,木耳也是值得帶回家給家人嘗一嘗;井岡山紅米主產于井岡山、遂川等地。井岡山紅米主產于井岡山、遂川等地。井岡山豆皮純手工制作,無添加,蛋白質含量高達54%,相當于瘦豬肉、牛肉的2-3倍,且各種氨基酸齊全,是當地宴席的頭菜及月子滋補食品,數百年來,一直被當地山民作為饋贈親友、病人康復、產婦滋補的佳品。
在井岡山學習期間為方便教學、管理等所設立的班級微信群,各位學員應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宣傳紀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嚴禁制作傳播政治謠言、小道消息等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其實兵不是這樣的,井岡山培訓和井岡山旅游完全是兩個模式,培訓模式形式多樣,比如有現場教學、專題授課、訪談教學、互動教學、激情教學等等,井岡山游玩兩天的時間就足夠了,但是井岡山培訓我們會根據培訓者的需要制定3-5天的培訓課程,同時大多數培訓課程是在課堂中進行,而且培訓模式都會根據每個班的需求制定培訓課程,比如想要參與性較強為主的培訓,就會安排多一些的互動教學、激情教學、體驗式教學;
學員來到井岡山培訓,必然想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當年的革命先烈歷經慘烈悲壯的戰爭和艱苦卓絕的歲月,仍然矢志不渝、堅守信念,仍然孜孜不倦探尋舊中國的解放之路?答案正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所凝煉、所鑄造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
在井岡山培訓中了解到很多的小故事,使我受到震撼式教育,感受很受。井岡山紅軍老戰士、原中組部副部長、中顧委黨委副書記,黨和國家領導人陶鑄同志的夫人曾志一生勤儉,不為家人謀私利,為留在井岡山的兒子石來發一家解決一個商品糧戶口都不肯,她的孫子石草龍至今還在江西干部學院當保安。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孫女甘紅梅先后在深圳、溫州和江蘇等地打工,現在江西萍鄉開花店。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教育子女在小事上從嚴,在給子女的信中要求做事自己動手,對人寬、對己刻,把難做的事給自己,易做的事給人家等等,感人至深。
3月份的井岡山比周邊地區稍冷一些,所以如果是學員3月份來井岡山呢,就可以穿一件厚衣服再加一個外套;井岡山上很多商店都是有紅軍出租的,如果想體驗在井岡山當紅軍呢,大家就可以租一套紅軍服穿,穿上紅軍服紅軍帽,就是合格的"紅軍戰士"啦,就要嚴格的尊重穿紅軍服的規定了,隨便脫衣,挽袖、卷褲腿,如果天氣涼不能把外套披在紅軍服上喲。
首先,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同時井岡山是革命的山,光榮的山,戰斗的山;?其次呢,今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黨中央開展學習黨史主題教育活動,井岡山保留了許多我黨革命斗爭的珍貴舊文物舊遺址,例如井岡山小井紅軍醫院、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博物館等,這些都是見證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活化石,來